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1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689 天 连续签到: 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注册时间
- 2012-9-3
- 最后登录
- 2024-12-4
管理员
2012年到2024年,感谢各位会员朋友的支持!
|
电子科技大学-思科CISCO认证基础视频教程(27集全)
总共27节课,课程目录就不截图了,看看下面的介绍,需要学习的朋友回帖即可~
百度云高清在线观看学习
Cisco认证基础教学大纲
一、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作用和任务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本课程以Cisco网络学院CCNA课程的第一、二部分内容为主。主要讲述网络基本术语、模型、协议及Cisco路由器的基本操作,为全面学习CCNA认证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 在多协议网络互联环境下,完成Cisco交换机和路由器安装和配置。
2. 具有基本的故障排错能力。
3.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4. 能够完成基本的以太网和TCP/IP网络的规划、设计、安装、运行及故障排除工作。
5. 了解CCNA的相关概念、学习过程,对思科网络认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6.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7. 了解并掌握常见网络介质、线缆测试及布线的相关知识;
8. 了解并掌握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的基础知识;
9. 掌握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地址分配;
10. 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的相关知识
11. 了解广域网和路由器的相关知识
12. 掌握路由器基础配置与Cisco IOS软件的管理;
13. 了解邻居和远程设备的学习发现机制;
14. 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特别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15. 了解基本路由器故障及其网络故障的处理流程和相关技术;
16. 深入理解TCP协议;
17. 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相关应用;
(三) 课程前导知识要求
1. 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基本的了解。
2. 具备计算机硬件、二进制数学、基础电学、线缆等知识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有所帮助,但并非必需。
二、 教学内容与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绪论 CCNA网络认证简介
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
1. 接入到互联网所需要的物理连接;
2.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3. 网卡及调制解调器的安装和故障排除;
4. 网络连通性测试的基本步骤;
5. Web浏览器的配置和选择;
6. 二进制;
7. 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8. 十六进制;
9. IP地址及网络掩码的二进制表示;
10. IP地址及网络掩码的十进制表示。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1.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发展是由于商业及政府的需要;
2. 网络的基础设备包括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
3. 物理拓扑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扩展星型、树型、及网状;
4. 了解广域网、存储区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5. 了解VPN的概念、分类及用途;
6. 理解带宽对网络的重要性,带宽的单位,限制带宽的因素;
7. 理解吞吐量的概念,吞吐量与带宽的关系,影响吞吐量的因素;
8. 理解分层模型的好处;
9. 了解两种重要的网络模型:OSI模型及TCP/IP模型,了解每种模型各层的名称,两种模型层次的不同和相同及对应关系。
第三章 网络介质
1. 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
2. 了解信号传输衰减的原因;
3. 了解同轴线缆的结构;
4. 了解双绞线的分类(屏蔽、半屏蔽、非屏蔽)和结构;
5. 了解网络中所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三种线序名称;
6. 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用来将大量的数据安全的传递到非常远的距离;
7. 光纤是一种非常良好的传输介质,光纤一般成对使用;
8. 通过特殊的制造工艺,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主要发生全反射;
9. 了解光纤中的传输损耗主要在光纤连接处;
10. 了解无线网的传输技术;
11. 了解无线网通信中使用的三种帧:控制、管理、数据;
12. 无线网使用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避免(CSMA/CA)技术;
13. 理解课程中讲到的无线网认证是对设备的认证,不是对用户的认证。
第四章 线缆测试
1. 了解波的传播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
2. 了解波的基本属性:幅度、周期和频率;
3. 了解正弦波和方波的概念;
4. 了解指数、对数、分贝的概念;
5. 了解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概念;
6. 了解通信系统中噪音的概念及其来源;
7. 了解模拟带宽与数字带宽的概念和区别;
8. 线缆测试的重要性;
9. 了解TIA/EIA-568-B标准的测试项目。
第五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布线
1. 直连线缆(straight-through)的线序标准及使用场合;
2. 交叉线缆(crossover)的线序标准及使用场合;
3. 全反线的线序标准及用途;
4. 局域网的两种类型:点对点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5. 广域网一般使用串行接口通信,广域网的联接类型包括ISDN、DSL、cable modem;
6. DTE和DCE的概念;
7. ISDN BRI的接口类型及所使用的线缆;
8. DSL使用的连接线缆;
9. Cable modem使用的连接线缆;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1. 以太网的基本技术;
2. 以太网技术的命名规则;
3. 以太网和OSI模型间的关系;
4. 以太网帧的结构、各字段的名称及用户、帧处理过程;
5. CSMA/CD的功能和特点;
6. 以太网时隙及帧间隔;
7. 冲突发生后的回退算法;
8. 以太网冲突和错误;
9. 双工方式及速度的自动协商。
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
1. 10BASE2、10BASE、10BASE-T以太网的异同点;
2. 影响以太网时隙的因素;
3. 100Mbps以太网技术的种类及它们的关键特性;
4. 以太网的发展;
5. 吉比特以太网的帧格式及传输过程;
6. 吉比特以太网在编码、介质使用等方面与其它以太网的区别;
7. 万兆以太网与吉比特以太网的异同。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1. 桥接和交换的发展;
2. 桥接延迟;
3. 交换的三种方式:store-and-forward、cut-through、fragment-free;
4. 生成树协议的概念和用途;
5. 冲突、广播,冲突域、广播域的概念;
6. 第一、二、三层设备对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影响;
7. 广播报文的数据流动问题;
8. 网络分段及创建分段的设备。
第九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1. Internet发源的起因及TCP/IP如何适应了Internet的需要;
2. TCP/IP的四层模型;
3. 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
4.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5. IP地址的作用;
6. 有类IP地址的划分原则及划分方法;
7. 子网划分的作用;
全套下载地址:
|
|